2024.06.07
考试干货 · 来自于PC
658
①中级会计公式/分录/法条合集
②三科易错100题
③3科高频考点、章节导图
截图微信扫码加入微信备考群
中级财务管理第八章 成本管理
【知识点一】 成本管理概述
知识点:成本管理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依据竞争战略而定
1.成本领先战略:追求成本水平的绝对降低;
2.差异化战略:在保证实现产品、服务等方面差异化的前提下,对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管理,实现成本的持续降低。
(二)具体目标
1.成本计算目标——为所有内、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成本信息
2.成本控制目标——降低成本水平
知识点: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
1.成本预测
2.成本决策
3.成本计划
4.成本控制
5.成本核算:成本领先战略对成本核算精度的要求比差异化战略要高
6.成本分析
7.成本考核
【知识点二】 本量利分析与应用
知识点:本量利分析概述
(一)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
1.总成本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组成(成本按性态分类)
2.销售收入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单价不变)
3.产销平衡
4.产品产销结构稳定
(二)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
1.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关系式
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销售量×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2.边际贡献(边际利润、贡献毛益)
(1)形式
①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
②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③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
=单位边际贡献/单价=1-变动成本率
其中: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总额/销售收入
=单位变动成本/单价
(2)边际贡献方程式
①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销售量×单位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
②边际贡献=固定成本+利润
该公式表明边际贡献的用途,首先用于补偿固定成本,剩余部分形成企业利润。
(3)边际贡献的意义
①形成利润的基础,边际贡献补偿固定成本之后形成企业的利润;
②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边际贡献的变动额代表销售量变动引起的利润变动额。
(四)本量利分析的优缺点
1.优点:简便易行、通俗易懂、容易掌握;
2.缺点:属于静态分析即仅考虑单因素变化的影响,且依赖于成本性态。
知识点:盈亏平衡分析
(一)单一产品盈亏平衡分析
1.盈亏平衡点(保本点)
企业达到盈亏平衡状态,即一定时期的“利润=0、总收入=总成本、边际贡献=固定成本”时的业务量(保本销售量)或销售额(保本销售额)。
2.单一产品盈亏平衡点计算
(1)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保本销售量)
3.盈亏平衡点的意义——越低越好
(1)盈利基础:利润是盈亏平衡点以上的销量(安全边际)创造的,因此,在正常销售水平一定的情况下,盈亏平衡点越低(安全边际越高),盈利水平越高;
(2)经营风险程度(或经营的安全程度):在正常销售水平一定的情况下,盈亏平衡点越低(安全边际越高),发生亏损的可能性越小,经营风险越低。
4.降低盈亏平衡点的途径——与提高利润的途径一致
(1)提高单价
(2)降低固定成本总额
(3)降低单位变动成本
(二)产品组合盈亏平衡分析
1.加权平均法
(1)综合边际贡献率(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各产品的边际贡献率×各产品的销售收入比重
=∑各产品的边际贡献/∑各产品的销售收入
=1-综合变动成本率
其中:
综合变动成本率(加权平均变动成本率)
=∑各产品的变动成本率×各产品的销售收入比重
=∑各产品的变动成本/∑各产品的销售收入
(2)(综合)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
=固定成本总额/综合边际贡献率
=固定成本总额/(1-综合变动成本率)
(3)某产品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
=综合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该产品的销售收入比重
(4)某产品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
=该产品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该产品的单价
2.联合单位法
(1)联合单位:固定实物比例(通常为产品销量比)构成的一组产品
①联合单价:一个联合单位的全部收入,相当于每组产品的单价
②联合单位变动成本:一个联合单位的全部变动成本,相当于每组产品的变动成本
(2)联合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
(3)某产品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
=联合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一个联合单位中包含的该产品的数量
3.分算法
(1)分配固定成本
①专属固定成本: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②公共性固定成本:按分配标准在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2)每一种产品按单一品种的方法计算盈亏平衡点。
4.主要产品法
以边际贡献为标志,选择某一种产品作为主要产品,按单一品种的方法计算盈亏平衡点。
知识点:安全边际分析
安全边际是实际或预期的销售量(销售额)超过盈亏平衡点销售量(销售额)的差额。
1.安全边际分析的指标
(1)安全边际量=实际或预期销售量-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
(2)安全边际额=实际或预期销售额-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
【提示】
安全边际率与经营杠杆系数互为倒数的关系可推导如下:由“息税前利润=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可得:安全边际率=息税前利润/边际贡献=1/经营杠杆系数
2.安全边际的意义——越高越好
(1)安全边际越大,企业发生亏损的可能性越小,抵御营运风险的能力越强。
(2)安全边际越大,盈利能力越大。
3.边际分析法的优缺点
(1)优点:直观反映营运风险,促进提高营运效益;
(2)缺点:决策变量与相关结果之间关系较为复杂。
知识点:本量利关系图
1.传统式本量利关系图
【总结】传统式本量利关系图
(1)横轴表示销售量,纵轴表示销售收入或成本;
(2)以原点为起点,以单价为斜率做销售收入线;
(3)在纵轴上找出固定成本总额的数值,以该点为起点,做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直线,即固定成本线;
(4)以点(0,固定成本)为起点,以单位变动成本为斜率,做总成本线。
2.边际贡献式本量利关系图
【总结】边际贡献式本量利关系图——直观反映边际贡献
(1)以原点为起点,以单位变动成本为斜率做变动成本线;
(2)以点(0,固定成本)为起点,做变动成本线的平行线,即总成本线。
3.利量式本量利关系图
【总结】利量式本量利关系图——直观反映边际贡献和利润
(1)以横轴代表销售量,以纵轴代表利润(或亏损);
(2)以原点为起点,以单位边际贡献为斜率做边际贡献线;
(3)以点(0,-固定成本)为起点,做边际贡献线的平行线,即利润线。
【提示】利润线的斜率为单位边际贡献。
知识点:目标利润分析
【提示】
若目标利润为税后利润,则需要调整成为息税前利润,再测算目标销售量,即:息税前利润=税后利润/(1-所得税税率)+利息
知识点:利润敏感性分析
1.销售量和单价的敏感系数为正数,表明利润变动与销售量和单价的变动方向一致,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为负数,表明利润变动与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变动方向相反。
2.敏感程度的大小,要比较敏感系数的绝对值大小,绝对值大的,敏感性强。
【提示】
假设其他因素不变,则:
打卡学完记得点击右上角小黄条
评论【已打卡】或附上自己的学习笔记
坚持每天打卡,自我督促
在第一轮复习时将基础学扎实
24年备考就轻松多啦~
入群获取最新考试资讯、备考规划、福利资料
万人一起轻松备考!
保存二维码或截图,微信扫码进群
沙发已就位,请评论后上座
加载失败,请刷新当前页面再试试!
{{replyList.forUserName}}:
Duia_{{replyList.forUserId}}:
快来登录发表你的精彩评论啦
发帖
回复
选择需要转移到的吧组
选择需要转移到的吧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