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2
考试干货 · 来自于PC
2028
收入管理
企业的定价目标:是指企业在一定的经营环境中,制定产品价格,通过价格效用实现企业预期的经营目标。企业的定价目标主要包括:
产品定价方法主要包括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方法和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定价方法两大类。
(一)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方法
在企业成本范畴中,基本上有三种成本可以作为定价基础,即变动成本、制造成本和全部成本费用。
1.全部成本费用加成定价法
(1)概念
全部成本费用加成定价法,是在全部成本费用的基础上,加合理利润来定价。
(2)计算
(3)特点
全部成本费用加成定价法可以保证全部生产耗费得到补偿,但它很难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往往导致定价过高或过低。并且当企业生产多种产品时,间接费用难以准确分摊,从而会导致定价不准确。
2. 保本点定价法
(1)基本原理
按照刚好能够保本的原理来制定产品销售价格,即能够保持既不盈利也不亏损的销售价格水平,采用这一方法确定的价格是最低销售价格。
(2)计算
3. 目标利润法
(1)概念
目标利润法是根据预期目标利润和产品销售量、产品成本、适用税率等因素来确定产品销售价格的方法。
(2)计算
4. 变动成本定价法
(1)概念
变动成本定价法指企业在生产能力有剩余的情况下增加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这些增加的产品可以不负担企业的固定成本,只负担变动成本,在确定价格时产品成本仅以变动成本计算。
(2)计算
(二)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定价方法
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方法,主要关注企业的成本状况而不考虑市场需求状况,因而运用这种方法制定的产品价格不一定满足企业销售收入或利润最大化的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定价方法可以契合这一要求,主要有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定价法和边际分析定价法等。
1.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定价法
(1)原理:产品在市场上的供求变动关系,实质上体现在价格的刺激和制约作用上。
①需求增大,导致价格上升,刺激企业生产;
②需求减小,则会引起价格下降,从而制约了企业的生产规模。
企业可以根据这种关系,通过价格的升降来作用于市场需求。
(2)计算
2. 边际分析定价法
1. 折让定价策略
折让定价策略,指在一定条件下,以降低产品的销售价格来刺激购买者,从而达到扩大产品销售量的目的。主要形式为:
3. 组合定价策略
组合定价策略,根据相关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不同情况,使互补产品价格有高有低,或使组合售价优惠。
(1)组合方式
对于具有互补关系的相关产品,采取降低部分产品价格而提高互补产品价格,以促进销售,提高整体利润,如便宜的整车与高价的配件等。对于具有配套关系的相关产品,对组合购买进行优惠,如组合家具(桌子和椅子等)优惠价等。
(2)效果
组合定价策略可以扩大销售量、节约流通费用,有利于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
4. 寿命周期定价策略
寿命周期定价策略,根据产品从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的生命周期,分阶段确定不同价格的定价策略。产品的寿命周期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纳税管理
(一)纳税管理
1.纳税管理:指企业对其涉税业务和纳税实务所实施的研究和分析、计划和筹划、监控和处理、协调和沟通、预测和报告全过程管理行为。
2. 纳税管理目标:规范企业纳税行为、合理降低税收支出、有效防范纳税风险。
(二)纳税筹划
1.纳税筹划:指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在不违反税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纳税主体的投资、筹资、营运及分配行为等涉税事项作出事先安排,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一系列谋划活动。
2. 纳税筹划的外在表现:降低税负和延期纳税。
(三)纳税筹划的原则
(四)纳税筹划的方法
1.减少应纳税额
(1)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筹划法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筹划法,是指纳税人凭借国家税法规定的优惠政策进行纳税筹划的方法。
从税制构成角度来看,利用税收优惠进行纳税筹划主要是利用免税政策、减税政策、退税政策、税收扣除政策、税率差异、分劈技术以及税收抵免等税收优惠政策。
(2)转让定价筹划法
转让定价筹划法,主要是指通过关联企业采用非常规的定价方式和交易条件进行的纳税筹划。
为了保证利用转让定价进行纳税筹划的有效性,筹划时应注意三点:
①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②价格的波动应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否则税务机关有权对转让价格进行合理调整;
③纳税人可以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全方位、系统的筹划安排。
2. 递延纳税
(1)含义:是指在合法、合理的情况下,纳税人将应纳税款推迟一定期限的方法。
(2)原理:延期纳税虽然不会减少纳税人纳税的绝对总额,但由于货币具有时间价值,递延纳税法可以使应纳税额的现值减少。
(3)途径:采取有利的会计处理方法是企业实现递延纳税的一个重要途径,主要包括存货计价和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选择等。
按筹资来源划分,企业筹资可划分为内部筹资和外部筹资。内部筹资来源于企业内部,以积累的留存收益为主,外部筹资来源于企业外部,又可分为债务筹资和股权筹资。
(一)内部筹资纳税管理
1.资金成本低、风险低。从财务管理角度来看,内部筹资主要是利用留存收益来筹资,无须花费筹资费用,与外部股权筹资相比,资本成本更低;与债务筹资相比,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2. 避免股东双重税负,递延纳税时间。从税收的角度来看,内部筹资虽然不能减少企业的所得税负担,但若将这部分资金以股利分配的形式发放给股东,股东会承担双重税负,若将这部分资金继续留在企业内部获取投资收益,投资者可以享受递延纳税带来的收益,股东也因此受惠。
(二)外部筹资纳税管理
由于内部筹资一般不能满足企业的全部资金需求,因此,企业还需要进行外部筹资。可以通过增加债务或权益资金来满足。
1. 对企业而言
权衡理论:有负债企业的价值是无负债企业的价值加上抵税收益的现值,再减去财务困境成本的现值。表达式为:
V L = V U + PV(利息抵税)- PV(财务困境成本)
其中:VL 为有负债企业的价值,V U 为无负债企业的价值,PV(利息抵税)为利息抵税的现值,PV(财务困境成本)为财务困境成本的现值。
2. 对股东而言
采用债务筹资的好处不仅仅在于节税效应,更重要的是固定性融资成本所带来的财务杠杆效应。
从股东财富最大化角度考虑,使用债务筹资进行纳税筹划必须满足总资产收益率(息税前)大于债务利息率的前提条件。
↓↓↓
欢迎大家加入会计帮中级备考群
快来跟小伙伴一起讨论学习吧!
对啊会计帮官方中级备考学习社群
沙发已就位,请评论后上座
加载失败,请刷新当前页面再试试!
{{replyList.forUserName}}:
Duia_{{replyList.forUserId}}:
快来登录发表你的精彩评论啦
发帖
回复
选择需要转移到的吧组
选择需要转移到的吧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