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7
考试干货 · 来自于PC
546
①中级会计公式/分录/法条合集
②三科易错100题
③3科高频考点、章节导图
截图微信扫码加入微信备考群
中级财务管理第三章 预算管理
【知识点一】预算管理概述
知识点:预算的特征与作用
1.预算的含义
预算是企业在预测、决策的基础上,用数量和金额以表格的形式反映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经营、投资、筹资等活动的具体计划,是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对各种资源和企业活动做的详细安排。
2.预算的特征
(1)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
(2)具有数量化和可执行性。
3.预算的作用
(1)规划、控制和引导经济活动,使企业经营达到预期目标;
(2)实现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
(3)作为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知识点二】预算的编制方法与程序
知识点:增量预算法与零基预算法
――出发点特征不同(是否以历史期经济活动为基础)
(一)增量预算法
以历史期实际经济活动及其预算为基础,结合预算期经济活动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变动情况,通过调整历史期经济活动项目及金额形成预算的预算编制方法。
1.假定前提——存在即合理
(1)企业现有业务活动是合理的,不需要进行调整;
(2)企业现有各项业务的开支水平是合理的,在预算期予以保持;
(3)以现有业务活动和各项活动的开支水平,确定预算期各项活动的预算数。
2.缺陷:可能导致无效费用开支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二)零基预算法
企业不以历史期经济活动及其预算为基础,以零为起点,从实际需要出发分析预算期经济活动的合理性,经综合平衡,形成预算的预算编制方法——合理才存在。
1.适用性
适用于企业各项预算的编制,特别是不经常发生或预算编制基础变化较大的预算项目。
2.优缺点
知识点:固定预算法与弹性预算法
――业务量基础的数量特征不同
(一)固定预算法(静态预算法)
以预算期内正常的、最可实现的某一业务量(产量、销售量、作业量等与预算项目相关的弹性变量)水平为固定基础,不考虑可能发生的变动的预算编制方法,适应性和可比性差。编制简单,易于理解。
(二)弹性预算法(动态预算法)
企业在分析业务量与预算项目之间数量依存关系的基础上,分别确定不同业务量及其相应预算项目所消耗资源的预算编制方法。
1.适用范围
2.选择最能代表生产经营活动水平的业务量计量单位,例如:
3.确定所采用的业务量范围
务必使实际业务量不超出相关的业务量范围;一般可定在正常生产能力的 70%~110%之间;或以历史上最高业务量和最低业务量为其上下限。
4.优缺点
5.应用程序
(1)确定弹性预算适用项目,识别相关的业务量并预测业务量在预算期内可能存在的不同水平和弹性幅度;
(2)分析预算项目与业务量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确定弹性定额;
(3)构建弹性预算模型,形成预算方案;
(4)审定预算方案并上报企业预算管理委员会等专门机构审议后,报董事会等机构审批。
6.弹性预算的具体方法(以弹性成本费用预算为例)
(1)公式法
①编制方法
运用总成本性态模型“y=a+bx”编制成本费用预算,即:
y 表示某项预算成本总额,a 表示该项成本中的固定基数,b 表示与业务量相关的弹性定额,x 表示预计业务量。
②优缺点
(2)列表法
①编制方法
在确定的业务量范围内,通常按相等的业务量间距划分出若干个不同水平,然后分别计算每一个业务量水平下的各项预算值,汇总列入一个预算表格。
【示例】
某企业采用列表法编制的今年 6 月份的制造费用预算,如下表所示:
制造费用预算(列表法)
【提示】
对于未列示在表格中的实际业务量水平,计算该实际业务量水平下的混合成本预算额,需要使用插值法。
②优缺点
知识点:定期预算法与滚动预算法
——预算期的时间特征不同
(一)定期预算法
以固定会计期间(如日历年度)作为预算期的一种编制预算的方法。
(二)滚动预算法
企业根据上一期预算执行情况和新的预测结果,按既定的预算编制周期和滚动频率,对原有的预算方案进行调整和补充、逐期滚动、持续推进的预算编制方法。
1.类型
(1)中期滚动预算:预算编制周期通常为 3 年或 5 年,以年度作为预算滚动频率。
(2)短期滚动预算:以 1 年为预算编制周期,以月度、季度作为预算滚动频率(滚动方式包括:逐月滚动、逐季滚动、混合滚动),通常使预算期始终保持 12 个月,能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对未来始终保持整整 12 个月时间的考虑和规划。
2.优缺点
知识点:预算的编制程序
通常采取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方式,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或多维度相协调的流程来编制预算,
具体步骤包括:
下达目标→编制上报→审查平衡→审议批准→下达执行
【知识点三】预算编制
知识点:经营预算的编制
【提示】经营预算的编制流程(以销定产)
(一)销售预算——全面预算的起点
1.编制基础:销售预测
2.内容
(1)预计销售收入;
(2)预计现金收入=销售当期收现+收回前期应收账款,作为资金预算的数据来源。
(二)生产预算
1.在销售预算基础上编制——“以销定产”
2.是编制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变动)制造费用预算以及产品成本预算的依据
3.内容
由:期初产成品存货+生产量-销售量=期末产成品存货,可得:
预计生产量=预计销售量+预计期末产成品存货-预计期初产成品存货
【提示】
生产预算只涉及实物量指标,不涉及价值量指标,不直接为财务预算(资金预算、预计利润表、预计资产负债表)
提供资料。
(三)直接材料预算
1.以生产预算为基础编制,同时考虑原材料存货水平
2.内容
(1)预计采购量=生产需用量+期末材料存量-期初材料存量
①生产需用量=预计生产量×单位产品材料用量
其中:“预计生产量”来自生产预算,“单位产品材料用量”来自标准成本资料或消耗定额资料
②年初和年末的材料存量根据当前情况和长期销售预测估计
③预算年度内各期期末材料存量=下期预计生产需用量×一定百分比
④预算年度内各期期初材料存量=上期期末存量=本期生产需用量×一定百分比
(2)预计采购金额=预计采购量×预计采购单价
(3)预计现金支出=采购当期付现+支付前期应付账款,作为资金预算的数据来源。
(四)直接人工预算
1.以生产预算作为编制依据
2.内容
(1)人工总工时=预计产量×单位产品工时
(2)人工总成本=人工总工时×每小时人工成本
其中,“预计产量”来自生产预算,“单位产品工时”、“每小时人工成本”来自标准成本资料。
(五)制造费用预算
1.编制依据
(1)变动制造费用预算:以生产预算为基础编制
(2)固定制造费用预算:需要逐项进行预计,通常与本期产量无关
【提示】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不以生产预算为编制依据。
2.制造费用预计现金支出=制造费用预算总额-折旧等非付现费用,纳入资金预算
(六)产品成本预算
1.编制依据:是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的汇总
2.内容: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涉及生产成本、产成品存货成本和销货成本等数据
3.产品成本预算是编制预计利润表(销货成本)和预计资产负债表(产成品存货成本)的依据
【提示】产品成本预算不涉及现金收支,不属于资金预算的编制依据。
(七)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
1.销售费用预算:以销售预算为基础。
2.管理费用预算:固定成本预算,以过去实际开支为基础,按预算期的可预见变化来调整。
3.销售及管理费用预计现金支出=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总额-折旧及摊销费用,作为资金预算的数据来源。
知识点:专门决策预算的编制
1.专门决策预算:长期投资预算(资本支出预算),与项目投资决策相关,经常跨越多个年度。
2.编制依据:项目财务可行性分析资料、企业筹资决策资料。
3.要点:反映项目资金投资支出与筹资计划,也是编制资金预算和预计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知识点:财务预算的编制
【提示】财务预算的编制程序
(一)资金预算
1.编制依据
(1)涉及现金收支的经营预算,不包括:生产预算、产品成本预算;
(2)专门决策预算
2.内容
(1)可供使用现金=期初现金余额+现金收入
其中:现金收入是指经营现金收入,主要来源为销货取得的现金收入——来自于销售预算。
(2)现金支出
①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销售及管理费用——来自于经营预算
②购买设备——来自于长期投资预算
③所得税费用、股利分配——来自于专门预算
【提示】
在资金预算中,现金收入与现金支出均不包括与借款有关的现金流量。借款的本金现金流入、还本付息的现金流出,应反映在“现金筹措与运用”中。因为需要借入多少借款或可以偿还多少借款本息,取决于现金收入与支出水平。
(3)现金余缺=可供使用现金-现金支出
(4)现金筹措与运用
现金余缺+现金筹措-现金运用≥目标现金余额
其中:现金筹措包括借款、出售短期有价证券等,现金运用包括偿还借款本息、购入短期有价证券等。
(5)期末现金余额=现金余缺+现金筹措-现金运用
(二)预计利润表
1.编制依据:经营预算、专门决策预算、资金预算。
2.所得税费用通常不是根据“利润总额×所得税税率”计算,而是在利润规划时估计的,并已列入资金预算,以避免数据循环修改。
(三)预计资产负债表——全面预算的终点
预计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依据包括:
1.计划期开始日的资产负债表
2.经营预算、专门决策预算、资金预算及预计利润表
【知识点四】预算的执行与考核
知识点:预算的执行
1.预算执行一般按照预算控制、预算调整等程序进行。
2.财务管理部门应利用财务报表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向预算执行单位、预算管理委员会、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提供财务预算执行进度、执行差异及其对预算目标的影响等财务信息,促进企业完成预算目标。
3.年度预算经批准后,原则上不作调整。当内外战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突发重大事件等,导致预算编制的基本假设发生重大变化时,可进行预算调整。
(1)预算调整程序
①由预算执行单位逐级向企业预算管理委员会提出书面报告;
②财务管理部门对预算调整报告进行审核分析,集中编制年度预算调整方案;提交预算管理委员会以至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审议批准,然后下达执行。
(2)预算调整要求
①预算调整事项不能偏离企业发展战略;
②预算调整方案应当在经济上能够实现最优化;
③预算调整重点应当放在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重要的、非正常的、不符合常规的关键性差异方面。
知识点:预算的分析与考核
1.预算分析
(1)企业应当建立预算分析制度,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全面掌握预算的执行情况,研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纠正预算的执行偏差。
(2)企业预算管理委员会应当定期组织预算审计,纠正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2.预算考核
(1)预算年度终了,预算管理委员会应当向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报告预算执行情况,并依据预算完成情况和预算审计情况对预算执行单位进行考核。
(2)预算考核主要针对定量指标进行考核,是企业绩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打卡学完记得点击右上角小黄条
评论【已打卡】或附上自己的学习笔记
坚持每天打卡,自我督促
在第一轮复习时将基础学扎实
24年备考就轻松多啦~
入群获取最新考试资讯、备考规划、福利资料
万人一起轻松备考!
保存二维码或截图,微信扫码进群
沙发已就位,请评论后上座
加载失败,请刷新当前页面再试试!
{{replyList.forUserName}}:
Duia_{{replyList.forUserId}}:
快来登录发表你的精彩评论啦
发帖
回复
选择需要转移到的吧组
选择需要转移到的吧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