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6
考试干货 · 来自于PC
354
①中级会计公式/分录/法条合集
②三科易错100题
③3科高频考点、章节导图
截图微信扫码加入微信备考群
中级财务管理第七章 营运资金管理
【知识点三】 应收账款管理
知识点:应收账款的成本
1.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将资金投放于应收账款而放弃其他投资所带来的收益。
(1)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机会成本)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资本成本
(2)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
(3)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
=年销售额/360×平均收现期
=年销售额/(360/平均收现期)
=年销售额/应收账款周转率
【总结】
①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机会成本)
=年销售额/360×平均收现期×变动成本率×资本成本
=年销售额/应收账款周转率×变动成本率×资本成本
=全年变动成本/360×平均收现期×资本成本
②应收账款周转率=年销售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③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平均收现期)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日销售额=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2.存货的机会成本(存货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
=平均存货量×每件存货变动成本×资本成本
3.管理成本:进行应收账款管理所增加的费用,如收账费用等。
4.坏账成本:无法收回应收账款而发生的损失,通常按照“赊销额×预计坏账损失率”估计。
知识点:信用政策
(一)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是信用申请者获得企业提供信用所必须达到的最低信用水平,通常以预期的坏账损失率作为判别标准。
1.决策规则——宽紧适度
2.信用的定性分析——5C 信用评价系统
3.信用的定量分析
可以从考察信用申请人的财务报表开始,通常使用比率分析法评价顾客的财务状况。常用指标包括:
(二)信用条件
信用条件是销货企业要求赊购客户支付货款的条件,由信用期限和折扣条件(包括现金折扣和折扣期限两个方面)组成。
1.信用期限
(1)信用期限是企业允许顾客从购货到付款之间的时间,或者说是企业给予顾客的最长付款时间。
(2)决策规则——长短适度
延长信用期,会使销售额增加,产生有利影响;与此同时,应收账款(机会成本)、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增加,会产生不利影响。
2.折扣条件(折扣期限、现金折扣率)
(1)现金折扣功能
①缩短企业的平均收款期,减少应收账款成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坏账成本);
②招揽视折扣为减价出售的顾客前来购货,扩大销售量。
(2)现金折扣成本
=∑年销售额×享受现金折扣的顾客比例×现金折扣率
(三)收账政策
1.收账政策是信用条件被违反时,企业采取的收账策略。
2.决策规则——宽紧适度
(1)积极的收账政策:减少应收账款投资(机会成本)和坏账损失,但要增加收账成本;
(2)消极的收账政策:增加应收账款投资(机会成本)和坏账损失,但会减少收账成本。
(四)信用政策的决策方法
1.各备选方案的收益=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2.各备选方案的成本合计:应收账款及存货的机会成本(以及应付账款节省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如收账费用)、坏账损失、现金折扣成本
3.各备选方案的税前损益=收益-成本合计,并选择税前损益最大的方案为优选方案。
【提示】信用政策的决策也可以采用差量分析法。
以改变信用政策的决策为例,首先计算改变信用政策的增量收益,然后计算改变信用政策的增量成本,最后计算改变信用政策的增量税前损益(增量收益-增量成本),若增量税前损益>0,则改变信用政策,反之则维持现行信用政策。
知识点:应收账款的监控
(一)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二)账龄分析表
1.将应收账款划分为未到信用期的应收账款和以 30 天为间隔的逾期应收账款。
2.可以确定逾期应收账款,逾期时间越长,收回可能性越小。
3.比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更能揭示应收账款变化趋势,因为账龄分析表给出了应收账款分布的模式,而不仅仅是一个平均数。
4.当各月之间的销售额变化很大时,账龄分析表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都可能发出类似的错误信号。
(三)应收账款账户余额的模式
1.内容
依据账龄分析表建立,反映一定期间(如一个月)的赊销额在发生赊销的当月月末及随后的各月仍未偿还的百分比。
2.应用
(1)将当前的模式和过去的模式进行对比,评价应收账款余额模式的任何变化;
(2)计划应收账款金额水平,衡量应收账款的收账效率以及预测未来的现金流。
(四)ABC 分析法——“抓重点、照顾一般”
将企业的所有欠款客户按其金额的多少进行分类排队,分别采用不同的收账策略,一方面能加快应收账款收回,另一方面能将收账费用与预期收益联系起来。
知识点:应收账款日常管理
1.调查客户信用
(1)直接调查(通过当面采访、询问、观看等方式获取信用资料)
(2)间接调查(资料来源:财务报表、信用评估机构、银行、其他途径)
2.评估客户信用
一般采用“5C”系统来评价,并对客户信用进行等级划分。
3.收账的日常管理
对收账的收益(减少坏账损失)与成本(收账费用)进行权衡,制定切实可行的收账政策。
4.应收账款保理
(1)含义
企业将赊销形成的未到期应收账款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转让给保理商,以获得流动资金支持,加快资金的周转。
(2)类别
(3)财务管理作用
①融资功能:将未到期应收账款作为抵押从而获得短期借款的融资方式;
②减轻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负担;
③减少坏账损失、降低经营风险;
④改善企业的财务结构(将应收账款与货币资金进行置换,增强资产的流动性,提高债务清偿能力)。
【知识点四】 存货管理
知识点:存货的成本
【提示】经济订货批量决策:在存货的全年总需要量一定的情况下,每次订货量(批量)与订货次数(批次)之间的权衡决策。
在存货的全年总需要量一定的情况下,批次与批量成反比,即:
随批量或批次的变动而变动的存货成本,即为经济订货批量决策的相关成本。
(一)取得成本(订货成本+购置成本)
1.订货成本:取得订单的成本
(1)变动订货成本——按次发生,每次等额
与订货次数(批次)成正比,每次发生额相等(与每次订货量无关),如差旅费、邮资,为经济订货批量决策相关成本。
变动订货成本=每次订货变动成本×批次
(2)固定订货成本
与订货次数无关,如常设采购机构的基本开支,为经济订货批量决策无关成本。
2.购置成本:存货本身的价值
购置成本=年需要量×单价,在存货年需要量和单价不变的情况下,为经济订货批量决策无关成本。
(二)储存成本——为保持存货而发生的成本
1.变动储存成本
与存货数量(平均库存量)成正比,如存货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存货的破损和变质损失、存货的保险费用等,为经济订货批量决策相关成本。
变动储存成本=单位变动储存成本×平均库存量
依据经济订货基本模型(即假设货物一次性入库、不存在保险储备并且存货匀速消耗),有:平均库存量=批量/2
2.固定储存成本
与存货数量(平均库存量)无关,如仓库折旧、仓库职工的固定工资等,为经济订货批量决策无关成本。
(三)缺货成本
存货供应中断而造成的损失,包括:停工损失、拖欠发货损失、丧失销售机会的损失、商誉损失,以及紧急额外购入成本等。
知识点:最优存货量的确定
(一)经济订货基本模型
1.假设
(1)存货总需求量是已知常数;
(2)不存在订货提前期,即可以随时补充存货;
(3)货物是一次性入库;
(4)单位货物成本为常数,无批量折扣——联系假设(1),决定了购置成本为决策无关成本;
(5)库存储存成本与库存水平呈线性关系——单位变动储存成本为常数;
(6)货物是一种独立需求的物品,不受其他货物影响;
(7)不允许缺货,即无缺货成本。
在上述假设同时成立的条件下,与经济订货量相关的存货成本只有变动订货成本与变动储存成本,并且二者之间为此消彼长的关系。
2.经济订货批量:使变动订货成本与变动储存成本之和达到最小值(或使二者相等)的每次订货批量。
(1)相关成本=变动订货成本+变动储存成本
上式表明,影响经济订货批量的因素包括:
(3)每年最佳订货次数=年需要量/经济订货批量
(4)最佳订货周期(天数)=360/每年最佳订货次数
(5)与经济订货批量相关的存货总成本(变动储存成本与变动订货成本之和的最小值)
(6)经济订货批量平均占用资金=经济订货批量/2×存货单价
(二)再订货点与保险储备
1.再订货点
基本模型假设不存在订货提前期,可以随时补充存货,因此,可以在库存下降至 0 时发出订单,无须提前订货。而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存货不能做到随用随时补充,需要在没有用完时提前订货。再订货点就是企业再次发出订货单时应保持的存货库存量,在不考虑保险储备的情况下,相当于预计交货期内的需求量,即:
再订货点=预计交货期内的需求量
=每日平均需用量×平均交货时间(订货提前期)
【提示】经济订货批量确定每次的购买数量(每次买多少),订货提前期确定购买的时机(什么时候买)。
因此,订货提前期对经济订货批量没有影响。订货需要提前与瞬时到货两种情况下,每次订货批量、订货次数、订货时间间隔等都是相同的。
2.保险储备决策
(1)保险储备的性质
由于平均交货时间(订货提前期)和每日平均需用量存在不确定性,为避免缺货,需加大再订货点,再订货点超过预计交货期内的需求量的部分,为保险储备量。即:
考虑保险储备的再订货点=预计交货期内的需求量+保险储备=每日平均需用量×平均交货时间(订货提前期)+保险储备
(2)最佳保险储备:使缺货损失与保险储备的储存成本之和达到最小值
①缺货损失=每次的平均缺货量×单位缺货损失×订货次数
其中,每次的平均缺货量是各种可能的缺货量(各种可能的需求量-再订货点)以其出现的概率为权数的加权平均值。
②保险储备的储存成本=保险储备量×单位变动储存成本
其中,保险储备量一般从 0 开始,按照交货期内各种可能的需求量的递增幅度递增,直至不会面临缺货为止。
【提示】无论是平均每日需要量的不确定性还是交货期的不确定性,确定最佳保险储备量时,都应将各种可能的每日需要量或各种可能的交货期折算为交货期内各种可能的需求量,然后按前述方法确定保险储备量。
【知识点五】 流动负债管理
知识点:短期借款
(一)短期借款的信用条件
1.信贷额度(贷款限额)VS 周转信贷协定
2.补偿性余额
3.借款抵押
抵押品主要有应收账款、存货、应收票据、债券等,贷款额占抵押品价值的比例(30%~90%)取决于抵押品的变现能力和银行对风险的态度。
4.偿还条件
(1)到期一次偿还:加重企业的财务负担,增加企业的拒付风险;相对于贷款期内定期等额偿还方式,会降低实际贷款利率——银行不希望;
(2)贷款期内定期(每月、季)等额偿还:提高借款的实际年利率——企业不希望
5.其他承诺
及时提供财务报表、保持适当财务水平(如特定的流动比率)
(二)短期借款的成本
短期借款的成本主要包括利息、手续费等,短期借款成本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借款利率的高低和利息的支付方式。
1.借款利率:优惠利率、浮动优惠利率和非优惠利率。
2.短期借款利息的支付方式
打卡学完记得点击右上角小黄条
评论【已打卡】或附上自己的学习笔记
坚持每天打卡,自我督促
在第一轮复习时将基础学扎实
24年备考就轻松多啦~
入群获取最新考试资讯、备考规划、福利资料
万人一起轻松备考!
保存二维码或截图,微信扫码进群
沙发已就位,请评论后上座
加载失败,请刷新当前页面再试试!
{{replyList.forUserName}}:
Duia_{{replyList.forUserId}}:
快来登录发表你的精彩评论啦
发帖
回复
选择需要转移到的吧组
选择需要转移到的吧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