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7
考试干货 · 来自于PC
112
截图微信扫码加入备考群
会计 | 核心考点
# 第三章 固定资产 #
【考点 1】固定资产的性质和确认条件 ★☆☆
【考点 2】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
(一)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
1. 外购固定资产成本的确定
(1)企业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其中相关税费包括关税、契税、车辆购置税、耕地占用税等。
(2)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如果这些资产均符合固定资产的定义,并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 则应将各项资产单独确认为固定资产,并按照各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2. 账务处理
(1)购入不需安装的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2)外购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3)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付款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
当企业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时,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
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应该以各期付款额的现值之和确定。各期实际支付的价款之和与其现值之间的差额,应该在信用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
(二)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成本,包括工程用物资成本、人工成本、缴纳的相关税费、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以及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
测试固定资产可否正常运转而发生的支出属于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的必要支出,应当计入该固定资产成本。
1. 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自己建』
自营方式建造的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机械施工费等。
(1)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2)工程物资盘盈、盘亏、毁损、报废的账务处理
2. 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别人建』
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是指企业通过招标等方式,将工程项目发包给建造承包商,由承包商组织工程项目施工。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其成本由建造该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包括发生的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以及需分摊计入各固定资产价值的待摊支出。
(1)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
①建筑工程、安装工程支出
建筑工程、安装工程支出,如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等。
②待摊支出
待摊支出,是指在建设期间发生的,不能直接计入某项固定资产价值、而应由所建造固定资产共同负担的相关费用。
待摊支出分配率 = 累计发生的待摊支出 / 各项工程(固定资产)支出 ×100%
某项工程(固定资产)应分配的待摊支出 = 某项工程(固定资产)支出 × 分配率
固定资产的成本 = 某项工程(固定资产)支出 + 某项工程(固定资产)应分配的待摊支出
(2)账务处理
(三)其他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
1. 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
(1)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2)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按该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2. 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
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详见“第 20 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第 21 章债务重组”及“第 26 章企业合并”。
3. 盘盈的固定资产
盘盈的固定资产,作为前期差错处理,应按其重置成本作为入账价值,并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行会计处理。详见本章后文。
(四)特殊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
1. 存在弃置义务的固定资产
(1)对于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确定其初始成本时,还应考虑弃置费用。应将弃置费用进行折现,按照现值计入固定资产的入账金额,同时确认预计负债。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实际利率和预计负债的摊余成本确定利息费用,并计入财务费用。
(2)账务处理
2. 安全生产费
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应当计入相关产品的成本或当期损益。相应账务处理如下:
【考点 1】固定资产折旧 ★★★
1. 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
(1)时间范围
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下月起不计提折旧。
(2)空间范围
企业应当对所有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是,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除外。
在确定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时,还需要注意:
①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无论是否继续使用,都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所谓提足折旧,是指已经提足该项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
②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该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2.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1)企业应该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消耗方式,选择合理的折旧方法。只是需要注意的是,企业不应以包括使用固定资产在内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收入为基础进行折旧。
(2)对于构成固定资产的每个部件的成本与该固定资产总成本相比是重大的,企业应将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金额分摊至该固定资产的各重要部件,并对该重要部件单独计提折旧,该项固定资产的剩余组成部分也应单独计提折旧,如果剩余组成部分具有不同的使用寿命,可能需要采用近似技术,以如实反映剩余部件消耗或使用寿命的方式计提该剩余部分的折旧。对于构成固定资产的某项组成部件相对于该固定资产总成本而言不重大的,企业也可以选择对该组成部件单独计提折旧。
(3)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有年限平均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工作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
3. 固定资产折旧的账务处理『受益原则』
借:制造费用 【基本生产车间使用的固定资产】
管理费用 【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
销售费用 【销售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
在建工程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过程使用的固定资产】
其他业务成本 【经营租出的固定资产】
贷:累计折旧
4. 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复核
(1)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
(2)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与其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消耗方式可能发生重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也应相应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考点 2】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等。
后续支出的处理原则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或其他相关资产的成本(例如,与生产产品相关的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计入相关产品生产的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1. 资本化后续支出
固定资产发生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相应的账务处理如下表所示。
2. 费用化后续支出
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在发生时应当按照受益对象计入当期损益或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并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1)与存货的生产和加工相关的固定资产日常修理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1 号——存货》规定的存货成本确定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2)行政管理部门、企业专设的销售机构等发生的固定资产日常修理费用,按照功能分类计入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
【考点 1】固定资产的处置★☆☆
1. 固定资产的终止确认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固定资产,应当予以终止确认:
(1)该固定资产处于处置状态;
(2)该固定资产预期通过使用或处置不能产生经济利益。
固定资产的处置包括将固定资产划分为持有待售类别,以及出售、转让、报废或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
2. 固定资产处置的账务处理
3. 固定资产的清查
(1)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盈的固定资产,应当作为前期差错,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行核算。盘盈的固定资产,按重置成本确定其入账价值。
(2)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亏的固定资产,首先应该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进行核算,查明原因后,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
(3)账务处理
大家看完可以点击右上方黄色小卡片
评论“打卡”或“附上学习笔记”哦~
入群获取最新考试资讯、备考规划、福利资料
万人一起轻松备考!
保存二维码或截图,微信扫码进群
沙发已就位,请评论后上座
加载失败,请刷新当前页面再试试!
{{replyList.forUserName}}:
Duia_{{replyList.forUserId}}:
快来登录发表你的精彩评论啦
发帖
回复
选择需要转移到的吧组
选择需要转移到的吧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