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4
考试干货 · 来自于PC
52
截图微信扫码加入备考群
财管 | 核心考点
# 第十二章 产品成本计算 #
【考点 1】成本的概念与分类★☆☆
成本是为实现特定目的而消耗或放弃的资源的价值。产品,是指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商品、提供的劳务或服务。本节以制造企业为例,对成本进行分类。
【考点 1】基本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基本生产费用归集的是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材料、人工、燃料动力和制造费用(下文简称“料、工、费”)等成本。基本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流程如下图所示:
(一)分配标准的确定
(二)分配率及费用分配的计算
1. 材料、职工薪酬、燃料动力分配率及费用分配可按下列通用公式进行计算:
分配率 = 待分配的某项基本生产费用总额/该费用分配标准之和
某产品应分配的基本生产费用 = 分配率 × 该产品负担的分配标准
2. 制造费用按照月实际分配率或年预计分配率计算分配率及费用分配:
【考点 2】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辅助生产费用是指辅助生产车间(主要指供水、供电、机修、运输部门等)发生的生产费用,由于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主要为产品生产所耗用,因此需要将费用归集后,根据受益对象重新分配。按照是否考虑辅助生产部门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所耗费用的影响,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分为直接分配法和一次交互分配法。这两种方法本质上都属于比例分配法。
(一)直接分配法
1. 直接分配法的概念
直接分配法是直接将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个受益单位或产品的方法。『亲兄弟不算账,一致对外』
直接分配法下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过程如下图所示:
2.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公式
辅助生产的单位成本 = 辅助生产费用总额
/辅助生产的产品(或劳务)总量 - 对其他辅助部门提供的产品(或劳务)量
各受益车间、产品或各部门应分配的费用 = 辅助生产的单位成本 × 该车间、产品或部门的耗用量
3. 直接分配法的特点
(1)优点:各辅助生产费用只是对外分配,计算工作简便。
(2)缺点:当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量差异较大时,直接分配法的分配结果往往与实际不符,准确性较差。
4. 直接分配法的适用范围
直接分配法只适宜在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不多,不进行费用的交互分配对辅助生产成本和产品制造成本影响不大的情况下采用。
(二)一次交互分配法
1. 一次交互分配法的概念
一次交互分配法,考虑了辅助生产车间之间提供产品(或劳务)所耗费用的影响,对各辅助生产车间的成本费用进行两次分配的方法。『亲兄弟明算账,而后一致对外』
(1)第一次分配(对内分配)『明算账』
根据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的产品或劳务的数量和交互分配前的单位成本(费用分配率),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交互分配。
(2)第二次分配(对外分配)『一致对外,同直接分配法』
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再按对外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数量和交互分配后的单位成本(费用分配率),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进行一次对外分配。
一次交互分配法下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过程如下图所示:
2.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公式
与一次交互分配法的概念相对应,一次交互分配法下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分对内分配和对外分配两次进行。
(1)第一次分配(对内分配)
对内分配单位成本 = 辅助生产费用总额/辅助生产的产品(或劳务)总量
某辅助生产车间应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 = 对内分配单位成本 × 该辅助生产车间耗用的产品(或劳务)量
(2)第二次分配(对外分配)
对外分配单位成本
= 交互分配前的辅助生产费用总额 + 交互分配转入的辅助生产费用 - 交互分配转出的辅助生产费用/ 辅助生产的产品(或劳务)总量 - 对其他辅助部门提供的产品(或劳务)量
各受益车间、产品或各部门应分配的费用
= 对外分配单位成本 × 该车间、产品或部门耗用的辅助生产产品(或劳务)量
3. 一次交互分配法的特点
(1)优点: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的产品或劳务全都进行了交互分配,从而提高了分配结果的准确性。
(2)缺点:各辅助生产费用要计算两个单位成本(费用分配率),进行两次分配,因而增加了计算工作量。
4. 一次交互分配法的适用范围
一次交互分配法适宜在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很多,不进行费用的交互分配对辅助生产成本和产品制造成本影响很大的情况下采用。
【考点 3】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分配★★★
本考点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将已经归集到某种产品的成本在其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如下图中绿色阴影部分所示:
下文主要介绍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的六种方法。
(一)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分配方法
1. 成本分配的原理
下文将对产品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的不同方法作详细介绍。
(二)约当产量法
1. 概述
2. 加权平均法
(1)单位成本的确定
单位成本 = 待分配费用/完工产品产量 +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 月初在产品成本 + 本月发生生产费用/完工产品产量 +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 月末在产品数量 × 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关键在于确定完工程度』
由于成本项目的性质不同,在产品完工程度的确定方法也不同,如下表所示:
(2)完工产品成本的确定
完工产品成本 = 单位成本 × 完工产品产量
(3)月末在产品成本的确定(两种方法)
月末在产品成本 = 单位成本 ×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公式一』
月末在产品成本 = 月初在产品成本 + 本月发生生产费用 - 完工产品成本『公式二』
3. 先进先出法
(1)单位成本的确定
(2)完工产品成本的确定
完工产品成本 = 月初在产品成本 + 月初在产品本月加工成本 + 本月投入本月完工产品成本
= 月初在产品成本 + 月初在产品本月加工约当产量 × 单位成本 + 本月投入
本月完工产品数量 × 单位成本
= 月初在产品成本 +(月初在产品本月加工约当产量 + 本月投入本月完工产品数
量)× 单位成本
= 月初在产品成本 + 本月完工产品(约当)产量 × 单位成本
(3)在产品成本的确定(两种方法)
①在产品成本 = 单位成本 ×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②在产品成本 = 月初在产品成本 + 本月发生生产费用 - 完工产品成本
(三)定额比例法
1. 概述
2. 计算公式
(1)材料费用分配公式
材料费用分配率 = 月初在产品实际材料成本 + 本月投入的实际材料成本
/完工产品定额材料成本 + 月末在产品定额材料成本
完工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成本 = 完工产品定额材料成本 × 材料费用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成本 = 月末在产品定额材料成本 × 材料费用分配率
(2)工资费用(或制造费用)分配公式
工资费用(或制造费用)分配率 = 月初在产品实际工资(费用)+ 本月投入的实际工资(费用)/完工产品定额工时 + 月末在产品定额工时
完工产品应分配的工资费用(或制造费用)= 完工产品定额工时 × 工资费用(或制造费用)分配率
月末在产品应分配的工资费用(或制造费用)= 月末在产品定额工时 × 工资费用(或制造费用)分配率
(四)其他方法
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成本分配的方法除了约当产量法和定额比例法这两种分配方法,还有四种扣除分配法。
【考点 4】联产品和副产品的成本分配★★☆
前面已经介绍了独立产品成本的分配方法,但是在实践中,有些产品是使用同种原料,经过同一生产过程同时生产出来的联产品或副产品。这些产品的成本分配无法适用前面介绍的成本分配方法。本节介绍联产品和副产品的成本分配方法。
(一)联产品的成本分配
1. 相关概念
2. 成本分配步骤
第一步:分离前发生的生产费用即联合成本,按一个成本对象设置一个成本明细账进行归集,然后将其总额按一定分配方法(如售价法、实物数量法等)在各联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第二步:分离后按各种产品分别设置明细账,归集其分离后所发生的加工成本。
3. 联合成本的分配方法
按照联合成本分配标准的不同,联合成本的分配方法分为分离点售价法、可变现净值法和实物数量法。
(1)分离点售价法(比例分配法)
(2)可变现净值法(比例分配法)
(3)实物数量法(比例分配法)
(二)副产品成本的分配
1. 概述
2. 成本分配步骤
第一步:采用简化方法确定副产品成本(如按预先规定的固定单价确定);
第二步:从总成本中扣除副产品成本,其余额就是主产品的成本,即主产品成本 = 总成本 -副产品成本。
大家看完可以点击右上方黄色小卡片
评论“打卡”或“附上学习笔记”哦~
入群获取最新考试资讯、备考规划、福利资料
万人一起轻松备考!
保存二维码或截图,微信扫码进群
沙发已就位,请评论后上座
加载失败,请刷新当前页面再试试!
{{replyList.forUserName}}:
Duia_{{replyList.forUserId}}:
快来登录发表你的精彩评论啦
发帖
回复
选择需要转移到的吧组
选择需要转移到的吧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