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9
备考资料 · 来自于PC
2498
考点一 、法的概念与特征(★☆☆)
(一)法的概念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规范系统。
(二)法的特征
1. 法是调整人们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2.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3. 法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
4. 法是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实施的规范,具有国家强制性。
【真题链接】下列有关国家强制力保障法律实施的说法,错误的是( )。【2019 年 7 月】
A. 国家通过强制力来保障法的实施,应符合一定的程序,依法进行
B. 任何违法行为,都将受到国家强制力的制裁
C. 国家强制力是保障法实施的唯一手段
D. 法与其他社会规范相区别的重要标志是法律具有强制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法的强制性特征。国家的强制力是保障法得以实施的最后手段,但并不是唯一手段,C 选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 C 选项。
考点二、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种类与基本构成 (★☆☆)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
法律关系是以法律规范为基础形成的、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二)法律关系的特征
1. 法律关系是以法律规范为基础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
2. 法律关系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3. 法律关系是法律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
(三)法律关系的种类
(四)法律关系的基本构成
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与内容三个要素构成。
1. 法律关系主体
(1)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
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简称为“法律主体”。
(2)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
法律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主要包括自然人、组织和国家三类。
(3)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
法律关系主体作为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才能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因此,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是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必备资格。
对于自然人来说,有权利能力并不等于一定有行为能力。判断自然人是否具有行为能力,需要结合其是否能够认识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以及是否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两个标准来认定。
除自然人以外的其他组织的行为能力,与权利能力是同时产生、同时存在的。
2. 法律关系客体
(1)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
法律关系客体是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是法律关系产生和存在的前提,表现为一定利益的法律形式。
(2)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
3.法律关系的内容
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1)法律意义上的权利是指国家通过法律规定给予权利主体可以为或不为一定行为,或者得要求他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许可及保障手段。
(2)法律意义上的义务是指国家通过法律规定,要求义务主体应当为一定行为或不得为一定行为的约束手段。
点击查看证券【教材详解】汇总
保存或截图下方二维码,微信添加好友
免费领取2021最新证券备考资料
▼▼▼
(扫码添加官方微信备考社群)
沙发已就位,请评论后上座
加载失败,请刷新当前页面再试试!
{{replyList.forUserName}}:
Duia_{{replyList.forUserId}}:
快来登录发表你的精彩评论啦
发帖
回复
选择需要转移到的吧组
选择需要转移到的吧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