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6
考试干货 · 来自于PC
21046
chujikuaiji
最后一个月内
考前汇总,快速提分
会计帮考前精华汇总栏目正式开通:
【实务必背14页精华】
【经济法117条】
【双科必背公式】
【时间点合集汇总】
……
依次更新中
大家坚持打卡学习
努力一个月,迎接胜利5月
一起加油!
初级会计实务-高频考点
【高频考点 11】应收账款
【注意】涉及商业折扣的,应当按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作为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在有现金折扣的情况下,企业应按总价法入账,实际发生的现金折扣,计入当期财务费用,不影响应收账款入账价值。
【注意】不单独设置“预收账款”科目的企业,预收的款项也可以在“应收账款”科目核算。
如果“应收账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在贷方,则反映企业预收的款项。
(二)应收款项减值
企业应当设置“坏账准备”科目
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坏账准备。
1.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的确定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当期按应收款项计算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或+)“坏账准备”科目贷方(或借方)余额
计算结果为正数即为需要计提坏账(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减少)
借:信用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计算结果为负数需要冲销(在原有计提金额内转回)
2.发生坏账时:(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不变)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3.收回已确认坏账并转销应收款项:(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减少)
借:应收账款
贷:坏账准备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高频考点 12】其他应收款
【高频考点 13】交易性金融资产
(一)初始取得时
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应当按照该金融资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初始入账金额,记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科目。
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支付的价款中包含了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的,应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
会计处理: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应收股利/利息
投资收益(交易费用)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其他货币资金等(支付的总价款)
(二)持有期间
1.企业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对于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确认为应收项目,并计入投资收益。
会计分录:
借: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
收到股利或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等
贷: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2. 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分录为:
公允价值<账面余额时: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公允价值>账面余额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三)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
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将出售时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作为投资收益,确认为当期投资损益;
会计处理:
借:其他货币资金等(实际收到的价款)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余额)
投资收益(倒挤,损失记借方,收益记贷方)
注意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余额是由其明细成本和公允价值变动组成的,所以以上分录又可以具体写为:
借:其他货币资金等(实际收到的价款)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或借方)
投资收益(倒挤差额,损失记借方,收益记贷方)
(四)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
转让金融资产当月月末,如产生转让收益,(收益纳税)
借:投资收益等
贷: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
如产生转让损失,则按可结转下月抵扣税额,(损失抵税)
借: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
贷:投资收益”等科目。
年末,本年度的金融资产转让损失不可转入下年度继续抵减转让金融资产的收益,因此,
应借记“投资收益”等科目,贷记“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科目
【收益纳税,损失抵税,损失可结转下月但不可跨年】
【高频考点 14】存货
一、存货
(一)存货成本的确定
1.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二)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1.个别计价法
采用这一方法是假设存货具体项目的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相一致,把每一种存货的实际成本作为计算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基础。
优点:成本计算准确,符合实际情况。
缺点:在存货收发频繁情况下,其发出成本分辨的工作量较大。
适用范围:一般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的劳务,如珠宝、名画等贵重物品。
2.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指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动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优点:可以随时结转发出存货成本。
缺点:存货业务较多且单价不稳定时,工作量较大,较繁琐。
【注意】采用这种方法,在物价持续上升时,期末存货成本接近于市价,而发出存货成本偏低,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库存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4.移动加权平均法
二、原材料
(一)实际成本法核算
(1)购入材料
(2)发出材料
①领用材料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
贷:原材料
②出售材料结转成本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原材料
③发出委托外单位加工的材料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原材料
(二)采用计划成本核算
1.购入材料的账务处理
(1)购入原材料:
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
【注意】在计划成本法下,购入的材料无论是否验收入库,都要先通过“材料采购”科目进行核算,以反映所购材料的实际成本。
(2)入库或月末汇总入库时: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借差或贷差)
【注意】购入材料,对于尚未收到发票账单的收料凭证,月末应按计划成本暂估入账,下月冲回。
会计分录:
(1)月末应按计划成本暂估入账
借:原材料等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款
(2)下月做相反分录予以冲回
借:应付账款—暂估应付款
贷:原材料等
2.发出材料的账务处理
(1)先按计划成本进行结转
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生产产品领用)
制造费用(车间一般耗用)
管理费用(管理部门领用)
销售费用(销售部门领用)
贷:原材料(计划成本)
(2)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
如果是超支差异: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等
贷:材料成本差异
如果是节约差异,编制上述相反的会计分录。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
其中:
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的材料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1+材料成本差异率)
期末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期末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材料成本差异率)
其中:期末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
【注意】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计算结果大于零,称为超支(计算时用正号);计算结果小于零,称为节约(计算时用负号)。
三、周转材料
四、委托加工物资
五、库存商品
1.生产型企业
①验收入库商品
借:库存商品(实际成本)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②发出商品(两步走:确认收入,结转成本)
(1)确认收入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2.商品流通企业发出存货,通常采用毛利率法和售价金额核算法进行核算。
【高频考点 15】存货清查
我是关关,大家如果已经学习了这篇内容,评论“已打卡”让我看到哦,咱们下期再见~
21年初会备考群,上万考生一起学
入群获取最新考试资讯、备考规划、福利资料
万人一起轻松备考!
保存下方二维码或截图,微信扫码进群
马上入群学习吧
沙发已就位,请评论后上座
加载失败,请刷新当前页面再试试!
{{replyList.forUserName}}:
Duia_{{replyList.forUserId}}:
快来登录发表你的精彩评论啦
发帖
回复
选择需要转移到的吧组
选择需要转移到的吧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