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2
考试干货 · 来自于PC
4714
chujikuaiji
最后一个月内
考前汇总,快速提分
会计帮考前精华汇总栏目正式开通:
【实务必背14页精华】
【经济法117条】
【双科必背公式】
【时间点合集汇总】
……
依次更新中
大家坚持打卡学习
努力一个月,迎接胜利5月
一起加油!
初级会计实务-高频考点
【高频考点 39】营业外收支
(一)营业外收入
企业确认营业外收入时主要会计处理为:
借:固定资产清理(报废固定资产净收益)
待处理财产损溢(现金溢余无法查明原因)
应付账款等(确实无法支付)
银行存款等
贷:营业外收入
期末,应将“营业外收入”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记“营业外收入”科目,贷记“本年利润”科目。
(二)营业外支出
企业发生营业外支出时主要会计处理为:
借: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报废净损失)
待处理财产损溢(资产盘亏净损失)
库存商品(对外捐赠,成本价记)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对外捐赠视同销售)
银行存款等(支付罚款、违约金等)
期末,应将“营业外支出”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营业外支出”科目
【高频考点 40】所得税费用
(一)应交所得税的计算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
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二)所得税费用的账务处理
计算应交所得税时: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当期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在借方)
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少在借方)
交税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期末结转所得税到本年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费用
【高频考点 41】本年利润
(一)期末结转本年利润的方法有表结法和账结法。
表结法下,各损益类科目每月月末只需结计出本月发生额和月末累计余额,不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
账结法下,每月月末均需编制转账凭证,将在账上结计出的各损益类科目的余额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会计期末结转本年利润的方法有表结法(年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每月编制财务报表,通过利润表计算反映各期的利润或亏损)和账结法(月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每月编制财务报表,通过“本年利润”科目反映本年累计实现的利润或亏损)两种。
(二)期末将各损益类科目年末余额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账务处理
1.结转各项收入、利得类科目
借: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投资收益
营业外收入
贷:本年利润
2.结转各项费用、损失类科目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
营业外支出
【注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资产处置损益”科目的净收益转入本年利润科目贷方(同收入、利得结转方法),相反净损失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方(同费用损失结转方法)。
3.经过上述结转后,“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余额即为税前会计利润(利润总额),借方余额即为亏损。
4.确认并结转所得税费用
借:所得税费用
延所得税资产(或贷方)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负债(或借方)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费用
5.年度终了,企业还应将“本年利润”科目的本年累计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结转后“本年利润”科目应无余额。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高频考点 42】资产负债表
(一) 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填列方法
(二)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填列说明
1.资产项目的填列说明
2.负债项目填列说明
3.所有者权益项目
【注意】填列时应遵循的原则:
(1)资产类项目:借方余额为加数,贷方余额为减数;
(2)负债类项目和所有者权益类项目:借方余额为减数,贷方余额为加数。
【高频考点 43】利润表
一、利润表概述
利润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报表。
二、利润表的结构
我国企业的利润表采用多步式格式。
三、利润表的编制
(一)利润表项目的填列方法
第一步,以营业收入为基础,减去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加上其他收益、投资收益(或减去投资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减去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资产处置收益(或减去资产处置损失)、资产减值损失(损失用-)、信用减值损失(损失用-)、净敞口套期收益(或减去净敞口套期损失)计算出营业利润
第二步,以营业利润为基础,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计算出利润总额
第三步,以利润总额为基础,减去所得税费用,计算出净利润(或净亏损)
第四步,以净利润(或亏损)为基础,计算每股收益
第五步,以净利润(或亏损)和其他综合收益为基础,计算综合收益总额利润表各项目均需填列“本期金额”和“上期金额”两栏:“上期金额”栏内各项数字,应根据上年该期利润表的“本期金额”栏内所列数字填列。“本期金额”栏内各期数字,除“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项目外,应当按相关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高频考点 44】管理会计概念和目标
【高频考点 45】管理会计工具方法
【高频考点 46】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1.材料、燃料、动力的归集和分配
(1)按实际分配率分配材料、燃料、动力费用分配率=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总额÷分配标准(如产品重量、耗用的原材料、生产工时等)某种产品应负担的材料、燃料、动力费用=该产品的重量、耗用的原材料、生产工时等×材料、燃料、动力费用分配率
(2)按定额比例分配
某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
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材料单价
2.材料、燃料、动力分配的账务处理
基本分录: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贷:原材料
(二)职工薪酬的归集和分配
生产工人的职工薪酬的分配:
1.直接进行产品生产的生产工人的职工薪酬,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直接人工”成本项目。
2.不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工人的职工薪酬
(1)按工时、产品产量、产值比例等方式进行合理分配,计入各有关产品成本的“直接人工”成本项目。
相关的计算公式:
生产职工薪酬费用分配率=各种产品生产职工薪酬总额÷各种产品生产工时之和某种产品应分配的生产职工薪酬=该种产品生产工时×生产职工薪酬费用分配率
(2)如果取得各种产品的实际生产工时数据比较困难,而各种产品的单件工时定额比较准确,也可按产品的定额工时比例分配职工薪酬,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某种产品耗用的定额工时=该种产品投产量×单位产品工时定额生产工资费用分配率=各种产品生产工资总额÷各种产品定额工时之和某种产品应分配的生产工资=该种产品定额工时×生产工资费用分配率
(三)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很多,通常采用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顺序分配法和代数分配法等。
⑴直接分配法
【注意】直接分配法的关键点是不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劳务或产品的情况,以对外供应劳务的数量(供应劳务的数量-其他辅助生产车间耗用量)作为分配的依据。
⑵交互分配法
【注意】交互分配法将辅助生产费用:分配两次(先对内交互分配,后对外分配);求两次分配率(对内、对外);作两笔分录(对内、对外)。
⑶计划成本分配法
计算方法:
1.计算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费用(包括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入的费用):实际发生的费用=分配辅助费用前的费用+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入的费用
2.计算辅助生产车间按计划成本分配金额:
按计划成本分配金额=计划单位成本×各受益单位(包括其它辅助生产车间)受益的劳务量
3.将辅助生产部门实际发生的费用(包括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入的费用)与按计划成本分配金额的差额,全部计入管理费用。
(四)废品损失的核算
1.不可修复废品损失
我是关关,大家如果已经学习了这篇内容,评论“已打卡”让我看到哦,咱们下期再见~
21年初会备考群,上万考生一起学
入群获取最新考试资讯、备考规划、福利资料
万人一起轻松备考!
保存下方二维码或截图,微信扫码进群
马上入群学习吧
沙发已就位,请评论后上座
加载失败,请刷新当前页面再试试!
{{replyList.forUserName}}:
Duia_{{replyList.forUserId}}:
快来登录发表你的精彩评论啦
发帖
回复
选择需要转移到的吧组
选择需要转移到的吧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