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要点】中级财务管理 -第二章 财务管理基础(三)

2020.04.18

考试干货 · 来自于PC

4540

中级-杨梁X_自定义px_2020-04-17-0.png


学习指导

本章介绍了财务管理最基础的几个概念,准确理解掌握有利于大家对后续章节的学习。


货币时间价值,体现了一种折现的思想,债券、股票的价值其实就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项目的投资决策中现金流量的确定也需用到折现。学习时,建议大家结合时间轴去分析各期的资金流动情况。


在投资过程中,风险与收益如影随形,我们要对其进行识别、衡量,尤其要掌握的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成本性态,是对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在数量上具体掌握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规律性关系,以便为企业正确地进行最优管理决策和改善经营管理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第二节 风险与收益


2.2.4

 证券资产组合的风险与收益★★☆


3. 系统风险及衡量


尽管绝大部分企业和资产都不可避免地受到系统风险的影响,但并不意味着系统风险对所有资产或所有企业有相同的影响。


(1)系统风险的衡量指标 β 系数


单项资产或证券资产组合受系统风险影响的程度,可以通过系统风险系数( β 系数)来衡量。


通俗地说,某资产的 β 系数表示的含义是该资产的系统风险相当于市场组合系统风险的倍数。换句话说,用 β 系数对系统风险进行量化时,以市场组合的系统风险为基准,认为市场组合的 β系数等于 1。


市场组合是指由市场上所有资产组成的组合。市场组合的收益率指的是市场平均收益率,实务中通常用股票价格指数收益率的平均值来代替。


image.png


image.png


(2)证券资产组合的系统风险系数


对于证券资产组合来说,其所包含的系统风险的大小可以用组合 β 系数来衡量。证券资产组合的 β 系数是所有单项资产 β 系数的加权平均数,权数为各种资产在证券资产组合中所占的价

值比例。计算公式为:

image.png

式中: β P 表示证券资产组合的 β 系数; W i 表示第 i 项资产在组合中所占的价值比重; β i 表示第 i 项资产的 β 系数。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2.2.5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一)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基本原理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所谓资本资产主要指的是股票资产,而定价则是试图解释资本市场如何决定股票收益率,进而决定股票价格。


作为一种阐述风险资产均衡价格决定的理论,CAPM 不仅大大简化了投资组合选择的运算过程,也使得证券理论从以往的定性分析转入定量分析,从规范性转入实证性,进而对证券投资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甚至整个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现代金融学的理论基础。


1.根据风险与收益的一般关系,单项资产的必要收益率是由无风险收益率和资产的风险收益率决定的。即 :


必要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收益率


简易表达式为:

image.png

式中: R 表示某资产的必要收益率; β 表示该资产的系统风险系数; R f 表示无风险收益率,通常以短期国债利率来近似表示; R m 表示市场组合收益率,通常以股票价格指数收益率的平均值或所有股票的平均收益率来代替。


公式中( R m - R f )称为市场风险溢酬,由于市场组合的 β = 1,所以,( R m - R f )也称市场组合的风险收益率或股票市场的风险收益率。由于 β = 1 代表的是市场平均风险,所以,( R m -R f )也可以称为平均风险的风险收益率。


2. 如果将上式中的 β 换成 β p (证券资产组合的 β 系数), 那么算出来就是证券资产组合的必要收益率,即 R p = R f + β p ×( R m - R f )。


image.png


image.png


(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有效性:CAPM 首次将“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这样一种直观认识,用简单的关系式表达出来,提供了对风险和收益之间的一种实质性的表述。然而,将复杂问题模型化必然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模型适用的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CAPM 比较明显的局限性体现在:


(1)某些资产或企业的 β 值难以估计,特别是对一些缺乏历史数据的新兴行业。


(2)由于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不断变化,使得依据历史数据估算出来的 β 值对未来的指导作用必然要打折扣。


(3)CAPM 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之上的,其中一些假设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偏差,使得CAPM 的有效性受到质疑。


image.png


第三节 成本性态分析


2.3.1

 固定成本(fixed cost)★☆☆


1.概念


固定成本,是指在特定的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变动影响,一定期间的总额能保持相对稳定的成本。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财产保险费、不动产税等,均属于固定成本。


(1)一定期间的固定成本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即业务量变动的范围是有限的。能够使固定成本保持稳定的特定的业务量范围,称为相关范围。


(2)一定期间的固定成本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即对于业务量来说它是稳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每月该项成本的实际发生额都完全一样。


image.png


2. 基本特征


(1)固定成本总额:不因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

(2)单位固定成本:单位业务量负担的固定成本与业务量的增减呈反向变动。


3. 类别


固定成本按其支出额是否可以在一定期间内改变分为两类:


(1)约束性固定成本(经营能力成本):是指管理当局的短期经营决策行动不能改变其具体数额的固定成本,是企业的生产能力一经形成就必然要发生的最低支出,其支出数额的大小只取决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与质量,因而具有很大的约束性,它最能反映固定成本的特性。只能通过合理利用现有生产能力,提高生产效率等来降低该成本。


(2)酌量性固定成本(经营方针成本):是指管理当局的短期经营决策行动能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其关系到企业的竞争能力。企业管理者通常在每一会计年度开始前,制定酌量性固定成本的年度开支预算,可以通过厉行节约、精打细算、防止浪费和过度投资等来降低该成本。


image.png


2.3.2

 变动成本(variable cost)★☆☆


1. 概念


变动成本是指在特定的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会随业务量的变动而成呈比例变动的成本,如直接材料费、产品包装费、按件计酬的工人薪金等。


单位成本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即业务量变动的范围是有限的。也就是说,变动成本和业务量之间的线性关系,通常只在一定的相关范围内存在。在相关范围之外就可能表现为非线性的。


2. 基本特征


(1)变动成本总额:因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

(2)单位变动成本:单位业务量负担的变动成本不变。


3. 分类


根据经理人员是否能决定发生额分为两类:


(1)技术性变动成本(约束性变动成本):是指与业务量有明确的技术或实物关系,只要生产就必然会发生,若不生产则为零的变动成本。经理人员不能决定技术性变动成本的发生额。


(2)酌量性变动成本:是指通过管理当局的决策行动可以改变,单位变动成本的发生额可由企业最高管理层决定的变动成本。


image.png


2.3.3

 混合成本★☆☆


从成本习性来看,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只是两种极端的类型。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大多数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处于两者之间,即混合成本。


1.混合成本的特征及分类


混合成本可进一步细分为半变动成本、半固定成本、延期变动成本和曲线变动成本。


image.png


image.png


2. 混合成本的分解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企业大量的费用项目属于混合成本,出于经营管理的需要,必须把混合成本分为固定与变动两个部分。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主要有高低点法、回归分析法、账户分析法、技术测定法和合同确认法等。


(1)高低点法


①高低点法是以过去某一会计期间的总成本和业务量资料为依据,从中选取业务量最高点和业务量最低点,将总成本进行分解,得出成本性态的模型。


②特点:只采用了历史成本资料中的高点和低点两组数据,故代表性差,但是计算较简单。


image.png

固定成本总额=最高点业务量成本-单位变动成本 × 最高点业务量

或,固定成本总额=最低点业务量成本-单位变动成本 × 最低点业务量


image.png

image.png


(2)回归分析法


①回归分析法指根据过去一定期间的业务量和混合成本的历史资料,应用最小二乘法原理,算出最能代表业务量与混合成本关系的回归直线,借以确定混合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②特点:计算复杂,但是较为精确。


image.png


(3)账户分析法(会计分析法)


账户分析法指根据有关成本账户及其明细账的内容,结合其与业务量的依存关系,判断其比较接近哪一类成本,就视其为哪一类成本。比较粗糙,带有主观判断,但简便易行。


(4)技术测定法(工业工程法)


技术测定法指根据生产过程中各种材料和人工成本消耗量的技术测定来划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通常只适用于投入成本与产出数量之间有规律性联系的成本分解。


(5)合同确认法


合同确认法指根据企业订立的经济合同或协议中关于支付费用的规定,来确认并估算哪些项目属于变动成本,哪些项目属于固定成本。但是需要配合账户分析法使用。


image.png


2.3.4

 总成本模型★☆☆


将混合成本按照一定的方法区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后,根据成本性态,企业的总成本公式就可以表示为:


总成本=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

           =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变动成本 × 业务量


image.png


image.png



上一篇:【章节要点】中级财务管理 -第二章 财务管理基础(二)



下一篇:【章节要点】中级财务管理 -第三章 预算管理(一)


16
在手机上查看
收藏 举报

沙发已就位,请评论后上座

加载失败,请刷新当前页面再试试!

  • {{replyList.replyUser.username}} Duia_{{replyList.replyUser.id}}
    发表于{{replyList.replyTime | time:replyList.serverTime}} 来自{{replyList.appName}}火星

    {{replyList.forUserName}}:

    Duia_{{replyList.forUserId}}:

快来登录发表你的精彩评论啦

发帖

回复

Ta的主页
举报原因
{{report.complainItem}}
弹框
设置
加精
置顶
是否删除
发送图片需要验证手机

我们将拨打你的电话告诉你验证码,请注意接听

手机号:

请输入正确的验证码 验证码: 60s 重发
确定推荐该帖子
确定 取消
转移帖子
选择吧组

选择需要转移到的吧组

选择分类

选择需要转移到的吧组分类

确定 取消
确定转移该帖子
确定 取消
请取消置顶/加精再转移
确定
禁设备/ip
1天
3天
7天
30天
禁设备/ip
该设备/ip于后解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