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0
考试干货 · 来自于PC
1504
考情分析
本章是财务管理重要的章节。题型可以出客观题、计算分析题、综合题。最近三年分值为10—13分。
本章内容较多,但难度不大,结合历年考题,把握教材基本内容及例题。
第三节 纳税管理
(一)纳税管理的概念
(二)纳税筹划
(三)纳税筹划的原则
(四)纳税筹划的方法
二、企业筹资纳税管理
(一)内部筹资纳税管理
将利润留存在公司内部:
(二)外部筹资纳税管理
1.债务筹资纳税筹划时,需要权衡利息的节税效应与财务困境成本,选择适当的资本结构。(资本结构的权衡理论)
有负债企业价值
=无负债企业价值+利息抵税的现值-财务困境成本的现值
2.使用债务筹资进行筹划的前提: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债务利息率
三、企业投资纳税管理
(一)直接对外投资纳税管理
1.投资组织形式
2.投资行业
应尽可能选择税负较轻的行业。
(1)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创业投资企业进行国家重点扶持和鼓励的投资,可以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
3.投资地区
设在西部地区属于国家鼓励类产业的企业,在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4.投资收益取得方式
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为企业的免税收入,不包括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
企业卖出股份所取得的投资收益则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提示】
使被投资企业进行现金股利分配,这样可以减少投资企业取得投资收益的所得税负担。
(二)直接对内投资纳税管理
主要对长期经营资产进行纳税筹划。
(三)间接投资纳税管理
我国国债利息收入免交企业所得税,当可供选择债券的回报率较低时,应将其税后投资收益与国债的收益相比,再做决策。
四、企业营运纳税管理
(一)采购的纳税管理
1.增值税纳税人的纳税筹划
(二)生产的纳税管理
1.存货计价的纳税筹划
2.固定资产的纳税筹划
3.期间费用的纳税筹划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只有部分能够计入所得税扣除项目,且有些扣除项目还有限额规定,例如企业发生的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收入的0.5% 。
(三)销售的纳税管理
1.结算方式的纳税筹划
分期收款结算方式以合同约定日期为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委托代销商品方式下,委托方在收到销货清单时才确认销售收入,产生纳税义务。
【结论】在不能及时收到货款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委托代销、分期收款等销售方式,等收到代销清单或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到来时再开具发票,承担纳税义务,从而起到延缓纳税的作用。
2.促销方式的纳税筹划
五、企业利润分配纳税管理
(一)所得税的纳税管理
纳税人发生年度亏损,可以用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弥补;下一年度的所得不足以弥补亏损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但延续弥补期最长不得超过5年。
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自2018.1.1起,亏损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10年。
【结论】发生亏损后,应增加收入或减少可抵扣项目,使应纳税所得额尽可能多,已尽快弥补亏损,获得抵税收益。
(二)股利分配的纳税管理
1、基于自然人股东的纳税筹划
【提示】个人从公开发行和转让市场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股息红利所得的税务处理:
【结论】对于自然人股东而言,如果持股超过1年,股票转让投资收益的税负(印花税)重于股息红利收益的税负(0税负),上市公司发放股利有利于长期持股的个人股东获得纳税方面的好处。
对上市公司而言,进行股利分配可以鼓励个人投资者长期持有公司股票,有利于稳定股价。
2.基于法人股东的纳税筹划
【结论】公司进行股利分配可以帮助法人股东减少纳税负担。
六、企业重组纳税管理
(一)企业合并的纳税筹划
1.并购目标企业的选择
①并购有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
②并购亏损的企业;
如果企业并购重组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的规定,合并企业可以对被合并企业的亏损进行弥补,获得抵税收益。
【提示】合并企业弥补的被合并企业亏损的限额
=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截至合并业务发生当年年末国家发行的最长期限的国债利率
③并购上下游企业或关联企业。
2.并购支付方式的纳税筹划
(1)股权支付
股权支付不会给企业带来融资压力,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当企业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的其他条件,且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时,可以使用资产重组的特殊性税务处理方法,这样可以减少合并环节的纳税义务,获得抵税收益。
当采用股权支付不会对并购公司控制权产生重大影响时,应该优先考虑股权支付,或者尽量使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以争取达到特殊性税务处理的条件。
(2)非股权支付
采用一般性税务处理方法。
①合并企业:需对被合并企业公允价值大于原计税基础的所得进行确认,缴纳所得税,并且不能弥补被合并企业的亏损。
②被合并企业的股东:需要对资产转让所得缴纳所得税。
【小结】
(二)企业分立的纳税筹划
1.分立方式的选择
2.支付方式的选择
当企业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的其他条件,且被分立企业股东在该企业分立发生时取得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时,可以使用企业分立的特殊性税务处理方法。这样可以相对减少分立环节的所得税纳税义务,并且被分立企业未超过法定弥补期限的亏损额可按分立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例进行分配,由分立企业继续弥补,分立企业可以获得抵税收益。
分立企业应该优先考虑股权支付,或者尽量使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争取达到企业分立的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
【总结】纳税管理
纳税管理中内容多且杂,历年真题中此处考频很低。这里学习重在理解。
第四节 分配管理
一、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
股利政策是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企业是否发放股利、发放多少股利以及何时发放股利的方针及对策。股利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使公司价值最大化。
(一)股利分配理论
核心问题:是股利政策与公司价值的关系问题。
1.股利无关论
2.股利相关论
(二)股利政策
股利政策由企业在不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根据本企业具体情况制定。股利政策既要保持相对稳定,又要符合公司财务目标和发展目标。
1.剩余股利政策
公司在有良好的投资机会时,根据目标资本结构,测算出投资所需的权益资本额,先从盈余中留用,然后将剩余的盈余作为股利来分配。
净利润首先满足公司的权益资金需求,如果还有剩余,就派发股利;如果没有,则不派发股利。
【理论依据】股利无关论
【提示1】目标资本结构:负债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重。
【提示2】净利润的去向:净利润=分配股利+留存收益
【提示】一般适用于公司初创阶段。
2.固定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
【提示】通常适用于经营比较稳定或正处于成长期的企业,且很难被长期采用。
3.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提示】适用于那些处于稳定发展并且财务状况也比较稳定的公司。
4.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提示】对那些盈利随着经济周期而波动较大的公司或者盈利与现金流量很不稳定时,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也许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二、利润分配制约因素
(一)法律因素
(二)公司因素
(三)股东因素
(四)其他因素
三、股利支付形式与程序
(一)股利支付形式
【提示】发放股票股利
在我国,发放股票股利没有现金流出,只影响股本和未分配利润。
未分配利润的减少数=股本的增加数=增发的股数×股票面值
【注意】发放现金股利导致未分配利润减少。
(二)股利支付程序
四、股票分割与股票回购
(一)股票分割
股票分割(拆股),将一股股票拆分成多股股票的行为。
【总结】
(二)股票回购
股票回购,是上市公司出资将其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以一定价格购买回来予以注销或作为库存股的一种资本运作方式。
1.公司可以收购本公司股份的情形(新)
2.动机
①现金股利的代替;
②改变公司的资本结构;
③传递公司信息:公司股价被低估;
④基于控制权的考虑。控股股东为了保证其控制权不被改变,采取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回购股票。
3.影响
①提升公司调整股权结构和管理风险的能力,提高公司整体质量和投资价值;
②因实施持股计划和股权激励的股票回购,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的利益共同体,有助于提高投资者回报能力;将股份用于转换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实施的股票回购,也有助于拓展公司融资渠道,改善公司资本结构;
③公司股价严重低于股份内在价值时,适时进行股份回购,减少股份供应量,有助于稳定股价,增强投资者信心;
④用大量资金支付回购成本,容易造成资金紧张,降低资产流动性,影响公司的后续发展;但在公司没有合适的投资项目又持有大量现金的情况下回购股份能更好地发挥货币资金的作用;
⑤上市公司通过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和公开的集中交易方式进行股份回购有利于防止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利益输送行为。
五、股权激励
股权激励是一种通过经营者获得公司股权形式给予企业经营者一定的经济权利,使他们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的一种激励方法。
(一)股票期权模式
上市公司授予激励对象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以预先确定的条件购买本公司一定数量股份的权利。
适合初始资本投入较少,资本增值较快,处于成长初期或扩张期的企业,如网络、高科技等风险较高的企业。
(二)限制性股票模式
公司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公司先将一定数量的股票赠与或以较低价格授予激励对象。只有当实现预定目标后,激励对象才可将限制性股票抛售并从中获利;若预定目标没有实现,公司有权将免费赠与的限制性股票收回或者将售出股票以激励对象购买时的价格回购。
对于处于成熟期的企业,由于其股价的上涨空间有限,因此采用限制性股票模式较为合适。
(三)股票增值权模式
公司授予经营者一种权利,如果经营者努力经营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公司股票价格上升或公司业绩上升,经营者就可以按一定比例获得这种由股价上扬或业绩提升所带来的收益,收益为行权价与行权日二级市场股价之间的差价或净资产的增值额。
较适合现金流量比较充裕且比较稳定的上市公司和现金流量比较充裕的非上市公司。
(四)业绩股票激励模式
公司在年初确定一个合理的年度业绩目标,如果激励对象经过大量努力后,在年末实现了公司预定的年度业绩目标,则公司给予激励对象一定数量的股票,或奖励其一定数量的奖金来购买本公司的股票。业绩股票在锁定一定年限以后才可以兑现。
业绩股票激励模式只对公司的业绩目标进行考核,不要求股价的上涨,因此,比较适合于业绩稳定型的上市公司及其集团公司、子公司。
【总结】分配管理
1.熟练掌握四种股利相关论的含义和结论,应对客观题。
2.熟练掌握四种股利分配政策的含义、区别,应对客观题。其中剩余股利政策经常考察主观题,必须会计算。
3.掌握有哪几种股利支付形式,知道含义。发放现金股利、股票股利对所有权者权益的影响会计算,常考主观题。(按我国规定)
4.掌握股利支付程序中四个日期的含义,应对客观题。
5.熟悉股票分割的作用,与股票股利的区别联系。
6.熟悉股权激励的四种方式,应对客观题。
上一篇:【章节要点】中级财务管理 - 第九章 收入与分配管理(一)
沙发已就位,请评论后上座
加载失败,请刷新当前页面再试试!
{{replyList.forUserName}}:
Duia_{{replyList.forUserId}}:
快来登录发表你的精彩评论啦
发帖
回复
选择需要转移到的吧组
选择需要转移到的吧组分类